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官兵报国奉献的广阔舞台,毫无疑问,它承载着人民军队的使命与辉煌。
今年以来,“基层”一直是见诸媒体的热词:领导下基层、记者走基层、各级抓基层……源自基层的故事总是感人至深,来自基层的成就总是振奋人心。
基层一直都是部队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基层强则军队强,基层稳则全局稳。
10年奋进,遒华景明。透过基层建设这扇窗,我们看到一幅中国军队10年跨越发展、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吃上新鲜菜、洗上热水澡、看上当天报”已不再是新闻——
暖心惠兵,基层风貌一展新颜
有这样一幕让我们记忆犹新——
今年春节前夕,因大雪封山,阿里军分区62名准备探亲休假官兵无法成行。他们当中,有3人的妻子即将分娩,1人患病急需下山治疗。
戍边官兵的困难牵动着军委、总部和部队各级领导的心。经过各方协调,当一架空客A319飞机平稳降落在阿里昆莎机场时,官兵感慨万千:“没想到上级机关会派专机来接我们回家过年!”
官兵利益,枝叶关情。10年间,从吃饭穿衣到交通出行,从住房取暖到用水用电,党中央、中央军委样样牵挂在心。
一位常年下基层的资深记者感慨地说:“从前下基层采访,‘吃上新鲜菜、洗上热水澡、看上当天报’等常常是要抓的热点新闻。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些都已不再构成新闻了。”
不再是新闻本身就是新闻。在遥远的南沙群岛赤瓜礁,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可以用手机给家里报平安。2011年春天,手机通信信号覆盖我军驻南沙全部岛礁。这意味着,天涯孤礁从此进入信息时代,官兵与家人沟通联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了。
而位于神州“北极”的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则用“北疆连北京,书卷伴钢枪”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在总部的协调下,2011年1月,国家数字图书馆落户于此,为这个团带来10万余册中文图书资源。官兵通过电子报触摸屏和电脑终端,可以实时阅读200余种当天出版的电子报纸。
喜讯频传,佳音不断。驻藏部队新兵进藏、老兵出藏实现空运,北极哨所的官兵穿上特制防寒服,常年浓雾的海防前哨用上除湿机、干燥器……基层官兵工作生活和执勤条件大大改善。
基层的变化当然远不止这些。南京军区某炮兵团团长张明坤感慨地说:“这10年,是部队面貌巨变的10年,也是广大官兵受益颇多的10年。”
2011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军人家属随军政策作出重大调整,10万官兵从此结束了“牛郎织女”生活。
喜人新景,如春风劲吹,似春潮涌动:开展士官远程教育,把全面发展融入每个士兵的军旅生涯;建立军人保险制度,把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军人的心坎上;制发新式勋章、奖章、纪念章,把幸福写在每一张欢快的笑脸上……一系列暖心工程融入军营每个角落,惠及全军每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