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科技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军事学博士、中央电视台军事评论员,拥有大校军衔的李莉走进市民文化大讲堂,带来一场关于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前沿与趋势的演讲。
李莉表示,目前可能是二战以来武器装备所面临的新一轮历史突破节点,虽然航母、战斗机、大型战舰等技术与二战时相比没有本质性、原理上的改变,但由于今天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过二战后60年科技发展的沉淀,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针对一直备受关注的核武器问题,李莉表示,有研究发现,目前核武器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但是战略威慑的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进入21世纪,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包括核大国在消减核武库的同时以质取胜、核武器不再是大国的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核研制能力的国家接近40个。”李莉总结,目前核武器发展状况是核威慑战略是核心、核威胁范围在扩大、有核国家在增多、核势力对比不均衡。
此外,目前航天装备已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对太空的争夺嬗变成全球太空力量的纷争胶着。李莉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各大国航天关系中竞争、合作、对抗将长期存在,控制空间正在成为一个军事大国面向未来的战争抉择。“我们在很多场合被反复问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在常规武器装备领域发展都不是非常完备的国家,有必要拿出这么多钱搞载人航天、大型空间站吗?这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必要。原因是目前世界第一航天梯队正在形成,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阶段有效跻身第一梯队,那么未来在主导相关太空公约的时候利益就得不到保障。此外,它还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学科的研究。”
李莉认为,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关口,不仅仅是军事强国片面追求绝对军事优势的个案,更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全面跃升和突破。在这个节点上,如果我国不敏锐、不作为、不乘势而上,我们丧失的将是历史机遇,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差距会更大。“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捍卫国家利益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从这样的意义出发,我们认为军事高科技特别是重大武器装备从来不是具有单纯的军事属性,而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它们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是也是国防实力的重要象征。”李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