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国防要闻>>今日中国
尹卓:我国未来可能派航母或大型两栖舰护航


  Q:在两会期间,您提出了建立海岸警备队,以及设立南海特区等提案。您的这些建议是基于一种什么判断?

  罗援:基于当前南海和东海日趋严峻复杂的形势,出于一个军队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提出了组建国家海岸警备队,并在南海地区建立南海特别行政区等提案。这些提案经过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的主动权,进一步整合海上力量。

  中国的海洋权益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在我们的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国家尊严也受到侵犯,越南和菲律宾每年都要从我们南海地区掠夺大量的油气资源,有的小国本来是穷国,但是因为掠夺我们的资源,现在已经跻身于世界富国之列。这些油气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被掠夺一些就少一些,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可以发展的遗产。

  Q:如果政府采纳这些建议,中国的周边外交形势是否会变得更严峻?

  罗援:我的提议如果被采纳,将是我们和国际接轨的体现,并不会使得周边外交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美国有海岸警卫队,日本有海上保安厅,韩国有海洋警察署,俄罗斯有边防警卫队。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海岸警备队?海岸警备队是一支准军事部队,可以起到危机控制和危机处理的作用,给我们的军事斗争和外交斡旋留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有为空间。

  一旦出现危机,海岸警备队可以在相关海域进行执法;一旦局势失控升级,我们的海军将作为它的坚强后盾。海岸警备队与海军的分工不同,海军更多地用于反侵略,海岸警备队则是维持我们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内的海事、渔业的有序运转。

  “走出去”,首先是指我们的思想观念

  Q:西方总是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军事外交如何能有所作为?

  罗援:西方国家总要求中国军事透明,我们确实也根据我们的国情做到了军事透明。我们在2007年加入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现在每两年要颁布一份国防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公布军费开支;我们也邀请各国驻华武官参观我们的作战部队及军事演习,请美国的国防部长到我们的战略导弹部队参观,给他们展示了我们的主要装备。

  即使如此,“中国军事威胁论”仍然不绝于耳,是因为他们在拿“三镜”来看我们:第一是“聚光镜”,只看中国,而完全不看其他国家,美国去年的军费达到了7250亿美元,我们只有900多亿美元,但是外界的注意力不去盯美国,而是盯中国;第二是“放大镜”,我们这几年军费增长最高的是2009年,为18.5%,但是有的媒体说我们军费平均每年增长18%以上,显然是言过其实,有些国家甚至把我国的军费夸大了四到五倍;第三是“有色眼镜”,我们已经很透明了,但是有些国家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你,怎么都觉得你不透明,怎么都不相信。

  尹卓:目前国际社会承认了我们具有合法的远海利益,也承认我们在远海的行动是防御性行动。弱化“中国军事威胁论”,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证明。首先是护航,大家看得很清楚,我们走的是防御型路线;其次,我们以后会更多地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贡献。这些行动多了,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我们不会发动战争,更不会用武力推翻一个合法政权,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强加给别的国家。

  Q:中国军队“走出去”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比较合适?

  罗援:中国军队走出去,首先是指我们的思想观念要“走出去”。思想观念要跟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了解和适应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眼睛要看出去,思想要跟上去。其次,我们的军力要给予快速拓展的国家利益以必要的保护,比如参与海上救援、国际救援、打击海盗、反恐和国际维和等行动。

  国际社会总是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那么我们的军队在这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贡献。我们做出这种贡献,必须要进行相关的训练。有些国家对我们海军走出所谓的“第一岛链”就说三道四,实际上跟他们对我们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尹卓:具体的做法:一是刚才提到的护航,二是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三是对国外大型自然灾害的人道主义,四是外交访问和联合演习。我们跟美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海军都进行过联合演习。随着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派出编队的频繁度会更高,联合演习的层次也会更高。另外,海军军官训练舰的环球航行争取做到定期化。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田小静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