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为驻地部队改造的漂亮整洁的营区。
2018年5月20日,由龙华区双拥办、龙华区民政局主办的“遇见龙华遇见你”驻区部队官兵集体婚礼。(资料图片)
说起龙华,很多人只知道她是2017年1月才成立的新行政区,然而,在这块仅占全市面积8.8%的土地上,孕育着11支不同建制驻军共6000余名官兵,占全市驻军总数的30%。
从新区到行政区,龙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牢记使命赓续初心,不断激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主旋律,实现了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双轮驱动,塑造了龙华双拥工作的绚丽名片,双拥之花早已悄然绽放。
实现双拥机制创新
龙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赓续双拥初心,前提是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健全机制,以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加强与改进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持之以恒坚持“五个纳入”,不折不扣推行“一把手”在阳光下、群众中抓双拥工作。
据悉,龙华区结合健全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三级双拥工作网络,联合退役军人领导小组推行军地合署办公,并与驻区部队互配联络员,构建响应机制。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固定联络员的基础上,坚持主管领导参加、分管领导列席的会议制度,基本实现了问题不出会场、矛盾不重复上交的目标。
同时,坚持“前院”“后院”两手抓,既着力解决制约战斗力建设的困难,又下狠劲解决影响军心士气的后路,适时修订《龙华区促进工人类及未就业随军家属就业实施办法》和《驻龙华区部队官兵伤残和特殊困难帮扶救助实施办法》,为驻军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有61名家属得到妥善安置,占全市安置总数一半以上。民治街道率先制定的《军警民精神文明共建公约》,在全区得到较好的推广和贯彻。
共促军民鱼水情
龙华区委、区政府一贯强调,赓续双拥初心,核心是鲜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旗帜,把双拥基调定格在维护军民鱼水情,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上。
每年8月,定为龙华区“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月”,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双拥活动,在区政府网站和《龙华双拥在线》开设双拥专栏,在《晶报》《龙华新闻》等媒体刊发双拥广告;利用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大型广告牌等载体,张贴双拥海报,滚动播放双拥标语。
据了解,龙华的“红色基因”,也是双拥工作的重头戏。每年将清明祭英烈、举办930烈士纪念日等活动和参观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华夏军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纳入国防和双拥宣传体系,并与驻区部队定期组织军营开放日,大力开展“讲英雄故事、话特区未来”的主题宣讲活动。
鱼水之情,血脉相承。2016年以来,驻区官兵出动近万人次参与抢险救灾,每年的义务献血、义务植树和扶贫帮困,驻区官兵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解决军人后顾之忧
近年来,龙华区将优抚对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了普惠加特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并构建了“一站式”结算、“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针对军改期间整编调入官兵比较多的情况,结合随军家属培训、户籍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邀请京基集团、深圳机场、国瓷永丰源等百余家企业组织多场招聘会,帮助100余名退役军人军属落实了就职意向。
为了更好地维护军人军属权益,近年来,龙华区注重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在街道社区、汽车站、地铁站、医院、社康中心等机构,设立了军人优先通道,并结合“老兵优诊”、家属体检等系列活动,为军人军属提供多样化贴心服务;区属公立中小学校、幼儿园无条件就近接收军人子女,累计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50多名。
记者还了解到,龙华区为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大力推进综合帮扶、重点解困活动,积极落实三级退役军人保障体系整体联动,营造暖心港湾。其中,针对民治、龙华街道两参老兵多、基建工程兵多、困难家庭多的实际,投入200多万元组织“弘爱暖心”“融爱龙华”公益活动,引导65名困难老兵力所能及参与公益事业。此外,还建设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网,使得全区退役军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
双拥亮点
建成退役军人众创空间
龙华区积极创建立体多维拥军平台,推动双拥“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变。通过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和军民融合、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双拥新路子,推动一大批非公组织,包括学校、医院、企业加入拥军行列。特别是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指导下,创立了全市唯一一家退役军人专属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基本平台,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数说双拥
1、2016年以来,龙华区各级党政军一把手深入驻军单位、社区共200余人(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300件(次)。
2、近两年,龙华区接收安置转业干部65名(团职干部19名);仅2019年就安置随军家属61名(占全市安置人数一半以上);接收户籍退役士兵178名,落实了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2000余万元。
3、2016年以来,龙华区发放优抚对象生活补助1700万元,赠送慰问品、慰问金1000余万元;开展帮扶救助,共开发公益项目40个,服务困难退役军人6000余人次。
4、将伤残和困难官兵纳入综合救助体系,4年来,共投入240万元为350余名符合帮扶救助条件的驻区官兵及军属发放生活、医疗、负伤救助金及牺牲慰问金。
5、每年安排约100万元,补助驻区官兵和退役军人提升职业能力,为转业干部提供岗前培训,各级机关组织开展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推介会均在30场以上。
6、全区先后投入2亿余元,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战备训练,为部队修缮营区排污系统、整治边坡,给预备役防化团维修战备综合楼,并新建武装部办公楼。
7、2016年以来,驻区部队出动近万人次参与抢险救灾。救援光明山体滑坡行动中,部队清理土石13万多立方;台风“山竹”来袭时,解救转移群众800余人。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 者王小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