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最新活动>

他以军事模型浇铸航空梦

来源:晶报发布时间:2017-11-21 09:21 星期二

    两次创业失败,他依然满腔热血

    在从事航模设计、制作之前,孙延波是一名飞机设计高级工程师。他曾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15年,参加过歼八Ⅱ型、歼八Ⅲ军用飞机的设计、研制,还立下国家三等功。

    1995年,孙延波作为中航工业派出的3个“跨世纪人才”之一到深圳挂职。他发现,深圳人的观念超前,城市环境也很好。“留在深圳试试”的念头开始萌生。1998年,孙延波被派往龙岗主导某科技项目。为了做这个项目,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不仅将老家房子卖了,还向亲朋好友借了10万元的外债。

    “项目当时太超前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金属3D打印技术。”为更好打开市场,待人真诚的他,采取客户先拿货,试用后再付款的方式经营。一开始,市场快速扩大。孰料,此后大部分货款难以收回,资金链破裂,满腔热血的他第一次尝到走投无路的滋味。“当年我就是个呆在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没见过外面的世界。”面对失败,孙延波咬着牙坚持一点点把外债还清。“2005年,我才还完所有欠款。”

    孙延波第二次创业,依然失败了。那是在1999年底,孙延波颇富前瞻性地选择了一家由留学生创立的礼品公司,把由中国生产的创意产品销售到全世界。“我还记得,当时在北京参加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马云就坐在我旁边。”当时,正是国内第一波互联网企业崛起的时刻,位于蛇口的这家企业发展迅猛,被多家国外的风投看好。正当公司准备和风投合作、登陆纳斯达克的时候,互联网泡沫轰然破裂。失去了资金支持,孙延波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这位被深圳引进的专家人才,不得不将剩余的商品一一变卖,甚至到四海公园摆地摊,推着自行车沿街叫卖。有一次,他到一家礼品店推荐商品,店主觉得他“长得不像小贩”,以为商品来路不明,连连拒绝。孙延波只能苦笑着、硬着头皮继续,直到把所有商品卖完,才筹回小部分资金。

    “我曾经爬到楼顶,想过干脆跳下去,一切就结束了。”但军工人永不言弃的理念在他脑海里萦绕,最终孙延波选择在蛇口坚守。即使原单位喊他回去工作,待遇不变,他也没有放弃。直到一个等待许久的机遇终于来临。“有个同事知道我在做礼品,问能不能订做一批飞机模型。”孙延波欣然接下订单,“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个模型做的是歼-11。”孙延波发现,当时国内很多飞机型号不对社会公开,而一些研究机构在重要场所又有飞机模型的需求。他下定决心,“就干老本行,做飞机仿真模型!”

编辑:方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