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最新活动>

四名老兵讲述不能被忘却的历史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7-09-18 09:40 星期一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密谋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那一天,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也是那一天,中华民族开始了壮烈的14年抗战之路。

    在漫长的抗战过程中,数百万战士为国捐躯。当年,他们告别家乡,奔赴战场,为民族的尊严奉献青春;而今,他们是战争的幸存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2017年9月17日,为铭记历史,影响更多的群体加入到关怀抗战老兵的行列,广发银行深圳私人银行中心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简称“龙越基金会”)联合举办“纪念抗战爆发86周年暨关怀深圳地区抗战老兵活动”,邀请蔡腾芳、黎锋、裘萍、李进添4名抗战老兵讲述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

    参加活动的4位老兵中,年龄最小的都已经92岁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话也并不清晰,长期投身于关爱抗战老兵行动的资深志愿者雪儿便充当了翻译。“其实这些老人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人们的认可,只要有人经常去陪他们说说话,他们就很满足了。”雪儿说道。

    “现在全国的抗战老兵已经不到8000名了。” 龙越基金会的宋云鹏告诉记者。自龙越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寻求从关爱老兵的角度挖掘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关怀。目前,龙越基金会已开展老兵关怀、老兵回家、整理老兵口述史、遗骸收殓与墓地修缮等项目,力求让这些英雄得到应有的尊重。下一步,龙越基金会还将修建英烈墙,把抗战老兵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纪念抗战爆发86周年暨关怀深圳地区抗战老兵活动合影。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 刘健 摄

    替父出征 远赴缅甸杀敌

    蔡腾芳,男,1922年生,四川资阳人,1938年入伍。部队番号为新一军新30师89团团部直属输送连,曾任少尉排长。

    95岁的蔡腾芳看起来依然健朗,他的脖子上挂着满满一圈五颜六色的勋章。这些勋章都是社会组织和机构去探望时送给他的,蔡腾芳十分重视,便把勋章全部串在一起,以便随身携带。

    “我参军的时候是1938年过年,那时我才16岁。”蔡腾芳的口音里仍然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那一年,战争十分激烈,还在上学的蔡腾芳为了不让父亲奔赴战场,便主动请缨,替父出征。从一开始的文书,到后来新一军新30师89团团部直属输送连少尉排长,蔡腾芳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缅甸打仗那段时光。

    “缅甸一天可以下二十几场雨,打仗很艰难。”回忆起残酷的战争,原本脸带笑意的蔡腾芳留下了泪水。“对我们来说,打仗的次数不能计算了,在那边一年,每天都要打两三次。”在那里,蔡腾芳要做的就是给前线战士送药、送枪弹,“我们不能出一点错啊,出错了,人就没了。”

    抗战胜利后,新一军进驻粤港受降,新30师师部驻扎在今东莞塘头厦,89团负责接收深圳文锦渡,蔡腾芳他们驻扎在今深圳向西村,并到香港协助受降。目前,蔡腾芳是目前仅存的一位到香港接受过日军投降的老兵。

    引吭高歌 昔日战士仍一腔热血

    黎锋,男,1923年9月生,广东阳江人,1940年入伍。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48师战车防御炮营第3连,曾任部队主炮手。

    1940年,还在读初一的黎锋在一天内亲眼见到两位至亲被杀。怀着悲愤的心情,黎锋主动参军。在抗战的日子里,黎锋主要负责发射炮弹,攻打敌人的坦克和碉堡。也正是在那时,巨大的发射声和爆炸声损害了他的听力,以至于现在与他说话仍要很大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黎锋老人腿脚已经很不灵便了,上台需要三个人搀扶。待他站稳后,他端正地敬了个军礼后,突然引吭高歌,唱起了《松花江上》。老人声嘶力竭,但却唱得十分用力,舞台上的他仿佛又变回战场上那个英勇杀敌的青年。“明天就是九一八了,我杀过很多人,也救过很多人,杀的都是侵略者!”在昨日的活动上,黎锋老人激动地说。

    讲起抗战的情景,黎锋不愿坐在椅子上,他站直身子,手不停地比划,一边形容机关枪扫射的场面,一边模拟机关枪的声音。说起杀敌,他脸上是自豪的笑容,但谈起在广西河池打仗时牺牲的老百姓,他却突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好多人跑了,很多小孩流离失所。”他抹着眼泪,回忆起那个场景。

    战争,是黎锋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我希望年轻人都要记住,保家卫国,不要再让侵略者欺负了。”

黎锋老人对着镜头敬礼。

    巾帼不让须眉 战场后方的守卫者

    裘萍,女,1925年2月生,江西南昌人,1944年入伍。部队番号为209师师部野战医院,曾任部队中尉军医。

    1944年冬天,裘萍在江西一所医学院护士科毕业。为了保护前线战士,裘萍加入知识青年远征军209师,进行军事训练约一个月后,到师部野战医院任中尉军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我没有什么功劳。”裘萍老人一上台就说。在她看来,自己没有和日本侵略者正式打过仗,就不算抗战老兵。当裘萍老人的儿子把她过去的从医资格证书递给她时,她笑脸中又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这都是以前的了,没在战场上派上用场。”

    “我不知道我明年还在不在,我只是想把抗战老兵的精神告诉年轻人。”裘萍老人在草稿纸上写了三张歌词,分别是《松花江上》《我是一个兵》以及《团结就是力量》。“你们都要会唱这些歌,绝对不能忘记!”她动情地说。

    抗战后备军 小学教师树立英雄好榜样

    李进添,男,1925年3月生,广东梅州人,1944年入伍。部队番号为青年军209师625团2营6连,曾任士兵。

    1944年,李进添为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小学教员的安稳生活,在广东梅州地区报名参军青年远征军,时刻准备报效祖国。他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经历了3个月严格训练后,整编待令对日抗战。

    与裘萍老人一样,李进添老人对于自己没有上过战场,只是抗战后备军一事不能释怀。“当兵是要打仗的,我没有打仗。”他说,“但是当兵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编辑:方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