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驻军风采>

好儿郎:戍边疆守家乡

来源:人民网发布时间:2017-08-01 14:30 星期二

    走过硝烟,走过风雨,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第90个生日。7月30日,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隆重举行。

    90年沙场阅兵,90年风雨兼程,这都只是人民军队的一个侧影,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中国军人。

    兵者,国之重器。无论和平年代还是硝烟战场,无论雪域高原还是万里边疆,无论抗洪抢险还是森林火灾扑救……是他们,用热血守护万家灯火;是他们,用青春守护我们的平安与祥和。

    从北京到北疆,从特战旅到森林支队,从祖国大陆最东端到中蒙边界“三角山哨所”……一路向北,记者所到之地,部队官兵皆是“舍生忘我、敢打敢冲”的血性军人。

    刻苦训练铸就血狼劲旅

    陆军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这是一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英雄部队。前身是粟裕、张鼎丞、卢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四支红军游击队。革命战争年代,部队先后参加了路东反“扫荡”、血战孟良崮、苏中七战七捷等著名战役战斗;建国后,取得了四打石岘洞、激战珍宝岛、对越反击战的胜利,先后与美、日、苏等20多个国家军队交过手,涌现出了许家朋、杨林、刘英俊、郭明义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在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的训练场上,常常有这样一个快50岁的人在挥汗如雨。他就是该旅政委马宝川。2016年,该旅首次实兵实装800米高空跳伞训练现场,率先跳下正是马宝川。当时已经47岁的马宝川接触伞降其实仅仅只有一个半月时间,这是他军旅生涯的首次跳伞。

    “排头兵,险难训练也要站排头,干部身先士卒,在士兵中才有威信。”当这次跳伞经历再次被提起时马宝川说道。但凡跳伞都有风险,在跳伞的前一晚,因年龄和体力问题,马宝川坦言自己的内心也有恐惧,于是分别给妻子、战士、部队领导、儿子,写下了四封遗书。

    马宝川的“高空首跳”,创下了全旅职务最高、年龄最大的跳伞纪录。不仅如此,入伍30年的马宝川,经常和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拼体能:水第一批潜,弹第一个投,伞第一个跳……马宝川还在不断前行。

    “特种作战部队和其他兵种都不一样,我们的任务是随时出征,全时待命。”正是在马宝川这样一位位以身作则的领导带领下,这支“血狼”劲旅,愈加舍生忘我、敢打硬拼、长风破浪。

    把太阳迎进祖国 把青春献给警营

    在祖国大陆的最东端有一个哨位,武警黑龙江总队佳木斯支队抚远中队驻守在这里。冬寒夏暑,风霜雨雪,哨兵们每天都在这里迎接照耀祖国的第一缕阳光。凌晨三点多,当大多数人还在做着一个又一个美梦时,阳光就已经开始滋润这片大地。

    在营房前毗邻岗哨的一堵护坡上,“把太阳迎进祖国,把青春献给警营”这十四个红色大字格外夺目。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抚远中队的“队魂”。说起“队魂”的来历,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在抚远中队,有一班“末二班岗”最受战士欢迎。但在1995年“末二班岗”曾被士兵们抵触。原来,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站岗执勤,会觉得分外孤独。尤其是这班哨的战士们下岗后,刚进入梦乡不足1个半小时就得起床出操,睡眠不好。

    时任指导员的杨春水发现这一问题后,亲自走上这班岗。在哨位上,他发现这个时段正是太阳升起的时候,而抚远中队处于祖国大陆的最东端,站在这里的哨兵正是第一个将太阳迎进祖国的人。于是,营房前的护坡上就多了这十四个醒目大字。

    “迎接阳光,就是迎接正能量;人孤独,心不孤独,守卫安全时容不得我们思考孤独。”抚远中队中队长郁宗友已入伍15年,2016年被评选为“真情爱兵好模范”,在战士们心中是个彻彻底底的“慈父”形象;可在家庭面前,他却是个“不称职”的父亲。

    在一次和妻子“日常视频问候”时,他看到视频里活蹦乱跳的孩子,郁宗友下意识地看了看时间:7时30分,心生疑惑,便问妻子,“这都8点了,孩子怎么没去上学呢?”这一问,竟让电话那头的妻子哭笑不得,无奈地回答道:孩子都放暑假两天了,你居然……也是,你这个大忙人那会知道这个。”

    “每天见证照耀祖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时刻激励着我们保持前进。克服孤独的方式,就是站好每一班岗。”正是一位位郁宗友们,用日复一日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方式铸牢军魂,以年复一年的接力行为扎根边陲、奉献边陲,守好祖国大陆的东大门。

    林海映丹心 烈火铸忠魂

    林海苍茫、碧水蓝天、白雪皑皑、炫目极光。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生态劲旅,肩负着守卫中国最大绿色屏障的武装部队——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就驻守在这里。

    据介绍,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骑兵团改编为林务大队,担负起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的重任,成为内蒙古林区第一支专业武装护林队。次年,林务大队改编为护林警察。中间,经过多次的改编并转现役,发展至今。

    如今,他们肩负着保卫大兴安岭1067万公顷原始森林和440公里中俄、中蒙边境火堵截任务,1952年建队至今,支队共扑救森林火灾2300余起。65年栉风沐雨,当火魔侵袭、灾情肆虐时,他们就战斗在最前沿。

    唯有英雄,逆火而行。今年4月30日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相继发生3起重特大森林火灾,支队立足主战场、打好主动仗、当好主力军,闻警而动、快速反应,果断决策、靠前指挥,重兵投入、重拳出击,11个大队、23个中队成功扑灭火头120余个、扑打清理火线130余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25公里,成功规避7起险情,圆满完成了灭火作战任务。

    灭火作战中,扑火人员不仅仅要直面火山的威胁,还要警惕和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危险。“4?30”火场上,经过了5天6夜的鏖战。到了5月6日凌晨,天气突变,骤降大雪,直升机无法航行,300余名官兵人均背负近25公斤的装备,经过2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徒步行军17公里才成功走出原始林区到达集结点。

    “白天看兵,夜晚看星;林海铁军,生态卫士。”这句话是森林官兵们的真实写照。正是他们常年与大山为伴,日夜与森林为伍,一次次一头扎进火场,时刻面临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量,一次次用行动勾勒出当代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

    爬冰卧雪戍北疆 建功林海写忠诚

    在中蒙边界线上,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长年累月驻守边疆,用鹰眼去眺望,用脚步去丈量,为祖国边防筑起固若金汤的战斗堡垒。他们时刻牢记习近平主席“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的殷殷嘱托,始终践行戍边卫国的崇高使命。他们就是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三角山边防连。

    三角山哨所位于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放眼望去,除了茫茫的草原就是连绵不绝的大山。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冬雪弥漫,多年来,这里的官兵时刻守护着祖国的边防线,担负着日常巡逻,边境防务等任务。

    边关遥远,地广人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也隔断了官兵们的望乡之路。在哨所门前,生长着一棵樟子松,官兵们亲切地称它为“相思树”。2014年1月26日,习主席曾从北京专程赶来,顶风冒雪,沿着58级陡峭的台阶登上了这里,亲切看望慰问这里的戍边官兵,并现场听取了战士们讲述“相思树”的故事:

    30多年前,老连长李相恩在巡逻途中突遇山洪,为营救战友在哈拉哈河牺牲,他的妻子郭凤荣在哨所的最高处种下这棵樟子松,每年带着孩子回来守望丈夫,直到2010年她因病去世。

    多年来,“相思树”的故事感动和激励着连队的每位官兵。既然来当兵,既然守边防,就把连队当做家,把守边当成日子过。一天24个小时,有15个小时他们都全副武装行进在巡逻路上。由于道路险峻,戍边战士们一般以乘车、骑马和徒步相结合的形式在中蒙边境巡逻。

    小岗位连着大边防。连队军医张军,7年前,他毕业后第一次踏进三角山哨所。那一天,他以为自己在学校所学无用武之地,甚至感觉自己被遗忘,巨大的心理落差曾让他一度消沉。可当看到年轻的战友们不畏艰险、扎根边防时;当战友们生病受伤需要他救助时,他发现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平日里不仅给战友们看病,他还翻阅各类医学书籍,学会了医马、医犬……他说,和一线战士在一起,更像军人,更有归属感!

    国防,国不可一日无防。和平年代,边防同样重要。正是他们长年累月守卫在边疆,在自然环境艰苦、执勤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献身边关不言苦,建功林海写忠诚,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边疆的安宁与稳固。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在海岛、在边疆、在深山、在海外、在太空、在极地……到处都有中国军人的影子,在和平年代仍然坚持流血流汗,在岁月静好中依然负重前行。戍边疆,守家乡,我们都是好儿郎。

    致敬!中国军人。

编辑:廖语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