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国防特报>

广东公安边防:从“武装警卫”到服务两地

来源:金羊网发布时间:2017-06-30 14:05 星期五

战士文骏维护送“跨境学童”从香港放学归来

  战士文骏维护送“跨境学童”从香港放学归来

  走读香港1

  1997年7月1日0时0分,中英街3号界碑处。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紫荆花区旗下,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六支队十三中队战士洪军翔、陈刚以标准的肩枪姿势,庄严地注视着两名香港警察摘下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上五星花蕊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

  2017年6月29日15时45分,中英街3号界碑处。出生于香港回归第二天的十三中队战士李家乐保持着挺拔的立正姿势,目送深港边民自由进出沙头角关口。这时,一群活泼可爱的“跨境学童”正从香港放学归来。与李家乐同龄的战士文骏维已早早等候在关口,护送小朋友们从中英街回家。

  从洪军翔、陈刚,到李家乐、文骏维,3号界碑赫然屹立,却已是紫荆花开20年。

  文/图 记者 黄丽娜 通讯员 张成斌

  见证历史,亲历变革

  1997年6月30日,22岁的陈锦华还是一名学员。当晚在岗楼站哨的他,目睹了解放军驻港部队从文锦渡口岸浩浩荡荡挺进香港。难抑胸中热血,他向解放军敬了一个久久的军礼。如今,陈锦华已成长为一名正团职边防警官。

  当晚在罗湖桥,十几名边防官兵和香港警察自发在桥中央摆好桌子,桌上摆满香槟和点心。“当倒计时钟显示距1997年7月1日0分0秒的时候,我们一起举杯畅饮,拥抱着、欢呼着:回家了!回家了!”六支队侦查队教导员钟国强回忆道。从此,桥的两端不再有纷争和对峙,而换作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6年后,一座现代化钢铁大桥接过罗湖老桥的使命,成为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钢铁纽带”,而每天经此进入深圳特区的人流、车辆也成倍数地增长。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敏锐意识到,“武装警卫”型的边防管理模式和理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大潮,必须向服务改革开放和深港两地经济发展转型。

  2003年5月,经公安部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一轮里程碑式的边防勤务改革打响——取消车辆查验证收费、车辆优检证;扩大有效证件范围,放宽边防证办理限制;对车辆从每车必查变为随机抽查;对贸易过货、贸易团体、旅游团体实行快速验放……

  2010年,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香港回归13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深圳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3年后,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正式撤销守卫特区30余年的边防七支队、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编制,将其主力官兵整合组建出一支具备应急处突、反恐防暴、抢险救灾、重大安保、跨区增援等多种作战能力的机动部队。

  两地同心,共保平安

  今年5月18日上午,香港警务处沙头角分区督察莫俊伟和陈允生来到沙头角桥头,与边防官兵进行会晤。“这是我们每周一次的例行会晤,日常工作中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莫俊伟告诉记者。

  香港回归后,广东公安边防总队与香港警方开展了一系列警务合作,目前已制度化。据总队政委赵昌华介绍,从1998年的协作办案、2003年的热线联勤电话、2009年的联合专项行动,到2013年以来的“点对点”全天候联勤互动,双方不断扩展合作领域,齐心协力维护粤港边界安全稳定,尤其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深港陆地边界安装的电子监控系统和红外线、光缆震动报警设备,与港方架设的92路监控镜头实时共享,对边界实施24小时监控,稍有“风吹草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粤港警方的合作密度和智能化程度,在香港回归前都是无法想象的。”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总队长陈惠溪介绍,香港回归20年来,驻深公安边防部队累计破获走私案件1.2万余宗,总案值约15亿元人民币,查获偷渡案件4000余起8800余人,促使香港警方遣返人员数量大幅下降,有力维护了粤港边界安全稳定。

  服务民生,促进发展

  在沙头角口岸,有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每天早晨6时30分,在边防官兵的护送下,一群群中小学生从中英街进入香港上学。下午3时45分起,边防官兵又分3批准时在关口迎接放学的小朋友,一直护送出口岸交给家长。

  六支队政委李涛告诉记者,这样的画面已经延续了20年,最初是为了保护这些家住深圳的香港籍学童不被走私人员利用,后来就成了一个传统。在这里,新入伍的战士们要学的第一件事是站岗,第二件便是护送小朋友。

  1997年7月2日出生的新兵李家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第2天,也由此萌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可他想不到,长大后竟能在深港边界当兵。现在,他除了站岗,每周还要护送“跨境学童”2天,一天平均500多名。“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巧合,虽然我做的工作很平凡,却很有意义。”李家乐青涩的脸庞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粤港融通20年 变中亦有不变

  如果你在早上9时55分,坐上了广州火车东站开往香港的广九直通车;中午12时05分,你就已经可以坐在红磡的咖啡馆里了——这就是现在,粤港两地间的通达速度。

  明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而作为粤港间首条铁路客运大通道,广九直通车已经迎来了恢复运行38周年。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的数据显示,1979年4月恢复运行初期,广九直通车日均开行仅1对,载客限额640人,全年客流30多万人次;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日均开行达6对,全年运送旅客148万人次;再到香港回归20周年的今天,日均开行已增至9对,全年运送旅客飙升至260.3万人次。

  唇齿相依的粤港两地,通达方式已远远不仅是一列广九直通车:广深城际列车,日均开行86.5对;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日均开行38.5对;还有数不尽的、往来两地间的短途巴士,两地牌照小型车……

  除了这些你已经可以选择的,站在香港九龙柯士甸地铁站的人行天桥眺望,在一片被高楼环绕的工地下,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广深港高铁香港西九龙总站已初具雏形;而距此33公里的香港国际机场,在航班降落时,旅客已经可以鸟瞰到海面一道蜿蜒的弧线:这是全长55公里、5月刚刚完成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的港珠澳大桥……未来,这些“超级工程”将把血脉相连的粤港两地,拉得更近。

  变中亦有不变——那就是始终驻守在口岸边防上的那一道橄榄绿。

  据香港入境处的统计,1997年,超过5600万人次通过罗湖口岸出入香港;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增至逾81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5万人次。

  与此同时,一代一代的边防官兵,见证着20年来,“一国两制”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见证着粤港两地兄弟齐心,比翼齐飞,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念:让紫荆花开得更绚烂。

编辑:倪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