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香港回归的执勤中,六支队官兵打头阵,当先锋,夜以继日,重点防范,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图为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中队哨兵注视着香港警察在中英街更换新警徽时的情景。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在粤港边界警方的共同努力下,边界管理线目前已形成了一体化防控体系,并在这百多公里的管理线上筑起一道防止走私、偷渡等跨界犯罪的铜墙铁壁,真正实现了让世人有目共睹的平安和谐的深圳——香港边界管理线。
在中国的南海边,有着这样一条特殊的边界线。在百年的岁月中,这条边境线,曾经见证了饥饿的国家饱受列强的欺凌,也曾见证了民族的独立与心声,他曾经伴着那滚滚的春雷成为了改革大潮的前沿。而今,他与我们与全世界一道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深圳与香港的边界。
这是一条特殊的边界线,东起盐田揹仔角,西至前海双界河,延绵110公里,两米多高的铁丝网,把深、港两地分隔两边,也隔出了深圳最安静的公路——国防公路。沿路疾驰,摩天大楼比邻,特区就在身后;哨所间或可见,提醒“境外”就在眼前。这,就是被深港两地群众俗称为“一线”的粤港边界管理线。
这里驻守着一支英雄部队,由于1948年参加辽沈战役表现突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塔山英雄团”是一支英雄辈出的荣誉集体,团里先后走出张万年、焦玉山等革命英雄人物,后经多次体制、编制变更, 1958年广东省边防总队第六支队在珠海组建。1969年,该部进驻宝安(现深圳)粤港边界履行防务。官兵们在深圳河旁搭起茅草屋,用鹅卵石铺设巡逻路,在荒芜的边防线拉上了简易铁丝网、修建了执勤岗楼,从此扎根深圳、艰苦创业48年。官兵们日夜手握钢枪,枕戈待旦的守卫着这条特殊的防线,五十九年的峥嵘岁月,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一代代官兵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忠实履行维护粤港边界安宁,保障一国两制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神圣职责,在这片热土上,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诗篇。
从地图上看,“一线”就是一条弯弯的细线,深圳在这头,香港在那头。1997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粤港陆、海防边界一线可是“拒腐防变”的最前沿。香港回归祖国,当对面的“皇家警徽”换上紫荆花后,戒备气氛逐渐消散。定期会晤、交流边界情况成为广东边防与香港警方的惯例。
广东边防边境部门介绍,在总队每半年都与香港警方举行粤港反偷渡等工作交流会,双方高层不时互访交流频繁,警务合作密切。
目前,粤港边界虽然已经成为国境内的一条防线,然而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香港与内地制度的不同,确保这条防线和谐稳定,意义依然非常重大。深圳河作为两地的界河,河那一边的“巡逻兵”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也成为了驻守在河这边的广东边防六支队官兵的“自家兄弟”,至此,深圳河两岸铁丝网下的守边人成了“自己人”,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不断交融,粤港边界管理方式也逐渐由“武装警卫型”转变为“行政管理服务型”,深港两地边界警方的合作也随着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拉开了序幕。
深圳与香港,地相邻、人相近、习相通,香港回归以来,深港边界警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从最初双方的对峙到现如今的携手打击犯罪,从巡逻见面时的怒目而视到如今兄弟见面点头笑,深港两地边界警方已经将维护深港边界稳定视为共同的责任。
2017年3月17日,深港警方开展“捕光行动”联合演练。图为,不法分子在界河里四处逃窜,深港警方展开抓捕。陆才兴 摄
资源共享 深港联合打击跨境犯罪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香港与内地的社会制度不同,与内地咫尺相隔的香港成为一些人改变生存状态的首选之地。第一波逃港潮发生在建国初期。上世纪50年代初,超过75万来自内地的居民因战乱拥入香港,此后偷渡香港的事件时有发生,但规模都不大。97香港回归后,粤港警方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一如既往地加强了对打击非法出入境、走私、跨境犯罪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并通过双方积极的会谈会晤,妥善解决了各类边境事务,确保了粤港两地的社会治安稳定。从近年来的统计数字来看,深港管理线上的偷渡人数成下降趋势,但由于国际间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期内难以消除,外籍人员借道大陆偷渡香港非法务工、“蛇头”为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等原因,偷渡犯罪不仅会长期存在,据分析掌握,随着深港合作日益紧密经济快速发展,香港沿岸多个大型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对劳工的巨大需求导致是偷渡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蛇头”蛊惑、诱骗外籍人员偷渡香港打黑工是偷渡上升的直接原因。据边防部门介绍,目前在借道内地偷渡香港的人员当中,南亚及东南亚籍人员占到了75%,其中85%选择了从海上偷渡的方式。在选择陆地偷渡的方式中,边防六支队查获的一些偷渡案件显示,有南亚籍人员选择携带液压钳伺机剪断深港边界铁丝网越界和涨潮时游过深圳河等方式,以应对边防检查。而且“蛇头”组织偷渡的手段还会日趋诡秘。广东边防六支队主要担负与香港接壤的深港管理线上的反走私、反偷渡、缉枪、缉毒、打击跨境犯罪等执法执勤任务,针对边界犯罪活动呈现出的集团化、智能化、隐蔽化、国际化等特点,六支队积极与香港警方合作,建立了警务联勤互动机制,双方在视频监控、通信联络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密切了深港两地警方之间的联络,而且提高了深港两地共同合作打击犯罪的效率。为更好的打击偷渡违法犯罪
自1998年粤港双方建立协作办案机制后,双方一直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六支队办案人员通过赴港协作办案,成功地破获多起偷渡团伙案件,共挖出引带“蛇头”数十余名。此外,双方还在打击走私、跨境犯罪等方面加强了协作,通过双方的密切协作,粤港边境治安秩序日趋稳定,内地人员偷渡香港案件也逐年下降,1999年接受香港遣返人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13100人次。
2003年初,广东边防六支队又与香港警方建立起热线联络的联勤电话,电话可直接与香港边界警区的三个行动基地进行通信。这不仅进一步密切了深港警方之间的联络,而且有效地提高双方联手打击偷渡、走私、贩枪、贩毒等跨界犯罪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意味着深港双方构建的全天候联勤互动机制更趋完善。
2013年4月11日,时任香港边界警区副指挥官叶建酧一行来到广东边防六支队,与该支队进行了“点对点合作”机制第一次会晤。会晤中,双方通报了2013年第一季度打击走私、偷渡等工作的情况,对近期边境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对下一步联勤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就推动“点对点合作”机制、中英街管理、服务跨境入学儿童及继续强化边界一线管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达成高度共识。
据了解,点对点合作机制是粤港边界警方为加强情报信息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打击边境走私犯罪活动所采取的合作新模式。该合作机制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高层互访,即支队与香港警区高层人员的交流互访;第二级为防区互动,即支队各大队防区与对应的香港边界警区警署开展会晤和情报信息交流;第三级为警员联勤,即大队各中队与对应香港边界警区警署警员之间在具体执法执勤工作中的联勤合作。长期以来,六支队与香港边界警方互访频繁,双在视频资源共享、情报交流、联合打击走私、偷渡等方面合作密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仅在2013年第一季度,双方除了每周例行的会晤外,就进行了9次情报信息交流,共联手查获偷渡10宗26人,查获走私4宗案值200余万元。
据介绍,此次深化“点对点合作”机制,进一步细化、规范和完善了双方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勤务交流,有效的提升了粤港边界一线的联合管控,为持续开展“捕光行动”、“断线行动”和“清湾行动”等打击偷渡、走私专项行动,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边界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沙头角模范中队”主官与香港警方定期在中英街进行边界会晤。
联勤互动 兄弟携手开展联合演练
针对走私、偷渡、贩毒等跨界犯罪活动呈现出的集团化、智能化、隐蔽化、国际化等特点,自2013年以来,这个支队与香港警方“点对点”全天候联勤互动机制已日趋完善和成熟, 形成了“高层互访、防区互动和警员联勤”三级合作新模式,实现最大化的情报信息互通共享,通过信息联通、警力联动、警民联防,形成前追后堵之势,令非法越界分子插翅难逃。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粤港澳一体化。广东边防六支队顺应大局,积极创新边境管理模式,深化两地边境警务合作。在粤港双方的共同努力推进下,边境联络已从香港回归之初漫长繁琐的120小时联络审批制度,改革为如今最快30秒的“点对点”实时联络,边境联络机制联合打击违法犯罪取得丰硕的战果。
2009年开始,六支队与香港边界警方首次启动了代号为“捕光行动”的边境联合演练。此后,该支队每年定期与香港警方联合开展“捕光行动”、“清湾行动”等反偷渡专项行动,检验联勤互动机制、情报信息互通机制和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效果,加强对紧急拉动、快速反应、巡逻搜索、化妆侦查、潜伏抓捕等科目的协同配合。并且对边界一线两侧的海湾、排污涵洞、丛林等重点地段同时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清查,在边界一线铺开了一张人控、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海陆空立体“捕蛇网”,有力的震慑了各类涉边违法分子,在实战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香港立法会已审议通过《2009年入境(修订)条例草案》,非法入境打黑工属刑事犯罪。条例通过后,非法入境者在本港工作,开设或参与业务,即属刑事罪行,最高罚款五万元及监禁三年。六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庄志清表示:“开展粤港警方联合演习也是为了警示企图非法入境到香港的人员不要再铤而走险!”
今年3月23日,一场深港联合抓捕演练在深港海域上演,广东边防、香港水警演练全过程从高空无人机传回指挥部,如同一部震撼的影视大片。当天上午,广东边防与香港警方联合开展了今年以来两地警方首次大规模执法行动,重拳打击以偷渡、走私为主要类型的粤港边界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据悉,此次行动共出动警力近千人次,船艇18艘次,车辆24辆次,分海陆演练和联合清查两个阶段,震慑打击粤港边界一线违法犯罪行为。
行动前,六支队携手兄弟单位与香港水警总区、香港边界警区进行了海陆联合演练,通过实施紧急拉动、快速反应、巡逻搜索、围捕堵截等多个科目,有效检验和提升了两地警方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之后,环香港海域边防船艇部队及海上执法力量与香港水警密切协作,在粤港边界海域、沿岸港口码头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清查,对过往各类船舶、人员进行检查,强力震慑偷渡、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期间,共检查各类出海船舶653艘,渔船民1454人,查处违法出海船舶15艘。
目前,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于3月21日、22日已在江门、茂名、阳江等地查获外籍人员偷渡案件3起104人。这次行动,是粤港两地警方积极响应此前召开的第四次粤港边界打击偷渡联合工作会议要求,是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驻深部队深化“春季反偷渡”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广东省公安厅打击粤港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署的直接措施,两地警方联手出击,剑指以偷渡、走私为主要类型的跨境违法犯罪。近年来,双方在打击走私、偷渡和重大任务安保行动中的合作日趋成熟,通过情报共享、定期会晤、互访交流、联合演练等形式,双方的配合更加默契。据统计,香港回归以来,六支队与香港警方开展联合巡逻行动120多次,共出动警力18000多人(次),车辆3000多辆(次),警犬370多条次。合力完成了奥运、亚运、大运等重大安保任务,在近百公里深港管理线上筑起一道防止走私、偷渡等跨界犯罪的铜墙铁壁,有效地维护了深港边界一线的安全稳定。
真实案例屡屡上演,2013年11月9日晚12时许,十中队值班干部通过监控系统发现有4名男子鬼鬼祟祟地进入了延芳路边防地段,他立即通过对讲机命令附近执勤哨兵前往查看情况,并派出官兵进行支援。官兵将4名企图偷渡香港的男子进行控制,经过突审4名男子交待还有4名同伙及蛇头。此时,香港打鼓岭警署在接到这个支队的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警力与官兵共同搜索。最终,深港边界警方通力合作,抓获涉嫌偷渡香港的外籍男子7名,中国籍男子1名,涉嫌运送偷渡者2名,涉嫌组织偷渡的3名中国籍人员一并落网。
据介绍,自2016年2月中展开粤港反偷渡专项行动以来,六支队联合兄弟单位、出入境等部门共查获外籍非法入境者超过4万人,侦破21个有组织的偷渡集团,涉及260宗企图偷渡到香港的案件,涉案人数超过3200人,用实际行动在一百多公里的粤港边界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科技强警 铸就深港一线“钢铁长城”
深圳毗邻香港,走私和偷渡等违法活动频繁,且手段呈多样化趋势,因而边防一线监管尤为重要。2000年以来,六支队投入经费3千余万元在一线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红外、微波、视频周界、光缆震动报警设备,同时在支队、大队、中队构建成了三级指挥中心,对防区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使哨兵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2009年,香港警方架设的92个监控镜头,通过8路光纤传送到六支队沙头角监控室。通过共享图像资源,大大节省了建设经费,仅以75万元的投入就获得了价值近千万元的监控资源,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15年6月份起,六支队率先创新利用“互联网+天眼”(智能管控系统)执勤和监管模式,11月份无人机装备粤港一线,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使走私偷渡者无处遁形。
走进广东边防六支队十二中队防区的执勤监控室,从大屏幕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深方和港方边界地段的情况,据中队长王新亮介绍,自深港边界警方实现资源共享后,双方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清楚的看到整个深港边界的情况,这在香港回归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近年来,双方利用共享视频信息的方式成功破获多起非法越界走私案。“设备升级后,监控画面清晰到连边防线上的风吹草动,甚至是雨滴都尽收眼底,现在执勤工作轻松多了。”在六支队十二中队当兵4年多,一直在香港与深圳边界伯公坳哨所执勤的战士侯访华语气轻快地告诉记者。
往常,侯访华和其他战士一样,在监控室执勤时视线一刻都不敢离开监控屏幕,生怕不法分子趁机越过边防线,而如今,十二中队率先开启“互联网+天眼”模式,盘山公路上绵延逾6公里的边防线,每隔十余米都装有监控器,同时边防铁丝网上装有传感器,一旦有人破坏铁丝网,边防执勤室内就会迅速报警,并将具体位置显示在大屏幕上,使哨兵“足不出户”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边防一线出现的各种情况,极大提高了执勤的效率。
15年6月8日上午10时50分,两名男子在深圳和香港边界一线找到一处杂草丛生、十分隐蔽的地方,用工具把边界一线的铁丝网撬开,将一捆捆走私物品从香港搬入深圳,却不知监控室警报在该两名男子刚踏入边界一线时就已响起,其行为全被哨兵看在眼里。等两男子将走私物品装上一辆越野车后迅速撤离时,执勤人员立即通知前方执勤哨兵安放路障设卡堵截,同时对越野车进行追捕,最终越野车被截停。执勤官兵从越野车上共查获涉嫌走私貂皮21捆604张,案值约60万元。据十二中队队长罗新亮介绍,边防一线地理环境复杂,树木丛生,涵洞也多,单靠传统的执勤模式很难实现全面监控。为此,六支队创新边防一线执勤模式,对边防一线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融入互联网可视化管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光缆震动、视频监控、微波对射等功能,使执勤哨兵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密切监控边境一线,及时发现警情,迅速采取处置措施。十二中队作为试点单位率先尝到了“互联网+天眼”的“甜头”。从传统的人力定点站哨和巡逻监控,到目前的“互联网+天眼”,新型边防监管模式的优势已凸显。自6月以来,该支队共破获3起外籍人员组团偷渡香港案、两起利用边境涵洞走私境外物品案,皆是由执勤哨兵利用视频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线索。“互联网+天眼”也对不法分子起到明显的震慑作用,十二中队边防辖区的走私偷渡行为大幅减少。 “不仅是我们尝到了‘甜头’,深圳边防和香港警方的联动机制由来已久,如今新的执勤模式使得边界一线一有风吹草动,我们都会更加快速反应共享信息给香港警方,深港联动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深港两地警方联系更加紧密。”罗新亮欣喜道。 “传统的执勤模式既耗时又费力,而现在,只需派出一组监控哨密切关注监控视频,就能有效提高边防管控的全面性和处置警情的及时性。”六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张翔介绍说,在有力打击走私偷渡等行为、杜绝执勤漏洞的同时,该系统还将帮助六支队开启新的边防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巡逻打卡机制、执行核对机制等,执勤官兵的工作过程可智能全程记录,大大减轻了管理压力。此外,2015年11月18日,驻守在粤港边界一线的广东边防六支队新增的高科技设备无人机首次亮相粤港边防一线,在操控手遥控下,无人机进行第一次试飞,平稳地驶上了2000米高空。据了解,这种多功能微型无人机尚属武警边防部队首次用于边界一线航拍,为打击边防线上的偷渡、走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无人机设有卫星定位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及情报处理系统,对边防管控、监测、协助破获偷渡走私案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深化合作 齐创共建平安深港边界
香港回归前,六支队同港英当局的合作仅限于共同关注的反偷渡问题,且是小范围、低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回归后,随着粤港两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新时期两地面临的社会治安形势的转变,双方更加关注粤港边界的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民生与福祉等问题,交流合作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关系更密、互信更强,效果更好。近年来,双方在情报信息交流,打击偷渡、走私、跨境犯罪,处理双边事务,高层互访,协作办案和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合作。 16年5月,香港保安局黎栋国局长代表特区政府专门致函公安部港澳台办公室,对公安部边防局、广东边防总队、边防六支队等单位在打击粤港边界地区偷渡活动,维护香港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稳定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祝贺和感谢。随着深港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河套地区开发的逐渐上马,深港边界警方将在多领域,多层面上进一步的加强合作。驻深边防六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深圳边界警方将继续加强与香港边界警方的沟通联系,不断完善、规范各项工作机制和程序,真正形成一体化防控体系,在近百公里深港管理线上筑起一道防止走私、偷渡等跨界犯罪的铜墙铁壁,真正实现平安和谐的深港边界管理线。(陆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