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中英街3·18警示日”系列纪念活动在深圳沙头角中英街举行。“当、当、当……”中英街警世钟也在当天第16次敲响,低沉雄厚的18声钟响在上空久久回荡,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上午10时,400多位来自深圳和香港的居民、师生代表和东江纵队老战士及广东边防六支队官兵等各界人士齐聚中英街,开展系列活动。鸣钟仪式在回顾《中英街与香港回归20周年》专题片中拉开序幕。随后,深港两地的小学生共同诵读了经典文章《满江红》、《少年中国说》,深圳职业信息学院学生现场演奏《致侵略者》,居住中英街的深港居民方阵合唱《走向复兴》,驻守中英街的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官兵在警世钟前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主题展览。
据介绍,1899年,英国按当年3月18日勘定的界限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原新安县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岛屿及海域划归英国为期99年,中英街就是在这次勘界后逐步形成的。从此,“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沙头角居民被迫分隔于街道的界碑两边,“中英街”由此形成。百余年来,这条长200余米的街道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抗争、崛起、复兴的百余年历史沧桑。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英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纪念这段举世罕见的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盐田区政府在中英街一号界碑旁修建了一座警世钟亭。从2002年起,深圳市将每年的3月18日定为中英街警示日,此外,驻守中英街的广东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被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香港居民和中小学师生上万人次,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深港两地居民的心中生根、发芽。(陆才兴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