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国防教育引进无人机培训。
▲老战士走进宝安某小学宣讲国防教育。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启达
通讯员 柯超华 文/图
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国防教育是推进我国军民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近年,宝安区将国防教育建设纳入深化地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一条具有多层次、高标准的国防教育改革新路。广东省国防教育办也将宝安区列为全省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发展试点单位,该区运用“互联网+”开展国防教育经验在全省交流。
多层次实施国防教育绩效考核
宝安区委书记黄敏出任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时表示,将模范带领全区干部扎实做好党管武装各项工作。坚持把武装工作纳入宝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统一规划、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统一实施、把基层武装工作纳入党政工作内容统一考核。
近年来,该区将深化国防理论、党管武装、安全形势等内容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理论学习范畴,要求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到国防教育基地过“军事日”。近3年间就先后组织了4000余人次的公务员参加“魔鬼周”军事训练。
宝安区还从制度上强化公务员国防教育实施。去年7月,宝安区主导编制的《县(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主张国防教育实行军地同责,将105项国防教育具体工作进行细分与量化,分门别类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部和教育局等10多个对口部门进行年终绩效考核。
现场评审专家表示,将国防教育纳入权责清单在全国尚属首次,这也是宝安区依法探索创新国防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近年,宝安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开展实施《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执法专项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国防教育工作,促进该区国防教育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实施。
打破“一锅煮”国防教育模式
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崔晓汉表示,过去,我们搞国防教育,往往不分对象、不分层次,“一锅煮”,效果不尽如人意,应尽快探索长效、有层次、有营养的国防教育新模式。
对此,宝安区提出分重点层、关键层、基础层三个层次的分类教育,针对不同的群体展开不同形式的教育工作。
其中重点层是党政干部,重点是国防和战争理论教育,坚持每月举办一期“国防教育大讲堂”公开课,邀请金一南、徐焰等知名专家讲学;每季度组织一期国防教育进区委中心组学习以及每年送一批党政领导赴军事院校学习参观等。
关键层是公务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重点是加强国防法律和信息化战争教育。比如组织专武干部、民兵专业队伍等进行野营拉练、大比武、军警民联合演习;组织辖区武警、预备役部队、民兵队伍和市民开展军警民快速动员集结演练;组织沙井民兵应急连进行长达一周的“魔鬼周”训练等。
基础层是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重点是国防常识、军队历史和先烈事迹教育。协调教育局将国防教育纳入地方“三生”教育,创办“少年军校”、“青春学堂”,聘请驻区部队优秀现役军官组成讲师团,把国防知识带到青少年身边;举办大型国防教育图片展进学校、进社区等等。
宝安区委常委、人装部部长李金宇表示,通过分类教育,各个层级的群体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国防教育内容,这样的国防教育就更有针对性,起到的效果自然也就比“一锅煮”好多了。
整合宝安国防教育社会资源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缺失将对战斗力和生产力都形成巨大影响。近年,宝安探索整合宝安国防教育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为国防教育发声。
宝安是革命老区,历史资源丰富,该区派专人收集整理历史,利用历史名人文天祥故事唤起人们对国防的关注;利用宝安是东江纵队发源地这一优势,开辟了罗租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支持革命后代卓振翠建设“老战士口述历史纪念馆”;举办宝安籍开国少将黄远英雄事迹报告会。
宝安区利用该区复转军人企业家众多的资源优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会拥军联谊会、青年企业家拥军促进会、鹏城拥军优抚基金会等一批拥军组织,目前参与这些组织的企业家超过500人,每年慰问和支持部队建设资金超过2000万元。其中,金鹏集团董事长利焕南等一批拥军企业家在驻地引起广泛关注。
国防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一样要与时俱进,通过报纸、视频、漫画、海报和微信公众号等新手段服务青少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以国防教育媒体建设不另起炉灶为原则,出资400余万,依托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创建宝安国防网、开辟“宝安国防周刊”、“龙华国防周刊”、“光明国防周刊”和宝安国防微信平台,每日滚动更新国防教育最新动态,相关国防教育早已理念已深入人心。
为强化征兵教育,宝安区政府征兵部门还引进鹏元征信系统等社会资源,将不依法进行兵役登记、拒服兵役等情况纳入征信系统,为银行贷款、报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等提供信用参考。
近日,国家国防教育办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副主任陈军一行来到宝安区,专题调研宝安国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陈军指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出台国防教育相关改革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了深圳特区的创新与实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