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卢沟桥畔的一声枪响,震醒了沉睡的中华巨龙。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为固我长城,抵御日寇,尽弃前嫌,前所未有团结一起,义无反顾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共同构筑了抗击侵略的铜墙铁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该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抵抗。至次日晨,龙王庙、五里店、卢沟桥火车站等阵地被日军占领。8日晚,第110旅旅长何基沣率部反击,由西苑及长辛店夹击宛平城外日军,一举夺回失去阵地,全歼侵占卢沟桥火车站的日军。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
近代以来,中国多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蹂躏。鸦片战争以来,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腐败的清政府不得不在每一次战败后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向帝国主义国家割地赔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即便如此,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加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多数国家并没有完全吞并中国的野心与打算。唯独曾被中国人称为“蕞尔小邦”的日本,一直抱有“以蛇吞象”的野心,意欲亡我中华。自从明治天皇颁布诏书,鼓吹“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并亲自制定以侵略朝鲜、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之后,日本便产生了各种版本的侵华构想。在这样的国策指导之下,选择何地进攻、寻找什么借口以及在什么时间挑起,则要视时机而定。因此,表面看似偶发的卢沟桥事变,实属必然。
不少右翼学者经常讨论“卢沟桥事变谁先打响第一枪”,实际上,这是一个虚伪的命题。中日战争的“第一枪”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时便由日本首先开火。此后,日军又参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接着在日俄战争中蹂躏南满,1914年攻占胶东半岛,1928年攻入济南制造“五三惨案”,1931年侵占东北,接着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3年又突破中国军队的长城防线直攻到北京、天津城下……几十年间,日本侵华的枪声可谓一直持续不断。
日军进攻卢沟桥受挫后,日本政府一面以“不扩大方针”和“就地解决”为幌子,一面发出动员密令,迅速向中国大批增兵,加紧侵略部署,扩大侵略战争。7月底,日军占领北平和天津。接着以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向我华北腹地扩大进攻。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在装备精良、气焰嚣张、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下,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很快陷于失败,大片国土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我同胞家园被毁,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紧接着,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又在上海燃起战火,国民党军奋起抵抗,在上海组织淞沪会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