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拜祭牺牲战友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有太多的情感要表达,有太多的心愿要实现。为了满足吴仁平的意愿,志愿者和宗族的亲人为他安排了满满10天的行程,包括祭祖还愿、到南澳抗战烈士墓敬献花圈、祭奠牺牲的战友、参观潮汕抗战纪念馆等活动。
时光回溯到70年前,那一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吴仁平受命与其他官兵一行30多人坐帆船到汕头南澳岛接受日本缴械投降。在此之前,南澳发生过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交战,吴仁平所在的部队也有参与,我军民有260余人壮烈殉国。为纪念死难者,后来在南澳黄花山建造了抗日忠烈墓。 隔了整整70年,5月26日上午,吴仁平回到了汕头南澳岛,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老人来到抗日忠烈墓前,深深鞠躬,并向长眠于此的抗战英烈献上花圈。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无不拨动着吴仁平的心弦,而最让吴仁平不能忘怀的是,曾经在一场战斗中牺牲的30多名情同兄弟的战友。5月31日,老人来到澄海樟林镇的鼎脐山,1941年,就是在这个小山上,吴仁平所在部队的30多名战友驻扎在此,不料夜晚受到日军偷袭,双方发生激战,30多人全部战死。吴仁平和另一名勤务兵当天外出办事晚上未回,侥幸躲过这一劫。70多年过去了,吴仁平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那惨烈的一幕。踩着杂草与碎石,吴仁平登上半山腰的一处平台,随行的亲人拿出备好的三瓶白酒,点燃三支烟,恭敬地放在一个小桌子上。吴仁平举起酒,噙着泪,面向战友牺牲的地方,为他们虔诚祈祷,然后将三瓶白酒洒在地上,以告慰战友们的在天之灵。
在泰国68年不改国籍
尽管已是95岁的高龄,但记者眼中的吴仁平依然步履稳健,精神矍铄,对往事的记忆和表述十分清晰。吴仁平的侄孙吴沛丰这些天一直侍奉在老人身边,他告诉记者,老人家这次回乡,非常开心,喝工夫茶,吃家乡菜,还特意嘱咐要在村里多住几天,一切对他来说都那么亲切。
据吴沛丰介绍,吴仁平在泰国的生活也是一路坎坷,他在街头卖过饮料,养过猪,家里还失过一次火,为了生计,他给人家做会计直到90岁才退休。老人数十年来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常年到公园里锻炼身体,生活平淡,性情豁达,这也许是他长寿的原因。老人当过兵,但也是个文化人,尤其写得一手好书法。还有就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必须写中国字,说中国话,虽然他在泰国居住了半个多世纪,却一直坚持不加入泰国国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仁平说的最多是感谢、高兴、欣慰等字眼。他说,在故乡,每到一处,大家都如此热情,让他十分感激。而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只有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生活才能如此无忧无虑。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大家日子过得这么好,国家也富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