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长江救援 一场生命至上的国家行动

位海军潜水员、三艘工程吊杆船、数十艘各类船艇冒着暴雨、顶着每秒1.8米流速的江水不间断地展开水下探摸和水面搜寻。

救援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从各地紧急赶来的潜水员来不及休息,即刻轮番下潜。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告诉记者,仅2日白天他连续下潜3次,每次1个半小时左右,而由于能见度不及半米,水下情况异常复杂,潜水员连续下潜体力消耗极大,摸排速度仍然缓慢。

“有人!有人!”一阵惊呼声过后,一具遇难者遗体浮上水面,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将遗体包裹运送。当遗体经过救援人员面前,在这些身经百战的救援人员脸上,记者看到了悲痛、无奈和自责。

由各地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急救队在救援船甲板展开了各类救援设备,生怕错过一声呼救。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救援气氛愈发凝重。

百米外的岸边,暴雨早已将滩涂化为泽国。为了让后续切割、转运更加顺利,某舟桥旅100余名官兵冒雨在江堤上搭设步梯,而就在这段步梯的背后,是200余名武警官兵昼夜奋战27小时,才成功打通的一条3公里“生命通道”。

“实在累了就转身看看江上的兄弟们,那份焦虑和心急很难言喻,我们不会潜水只能把劲儿使在这里。”一名武警战士说。

深夜的长江两岸,雨后气温骤降。在搜救核心区外,覆盖200公里的徒步大搜救也已开始。

为了搜索可能的漂游幸存者,湘鄂两地武警部队数千名官兵在交通艇、冲锋舟的配合下展开了水陆搜寻。“白天飞机和船艇的搜索效率更高,而黑夜只能靠官兵拉网搜索。”武警湖北总队副参谋长毛维祖说,由于部分落水者已漂游至下游近百公里,因此官兵们的搜索范围已扩大到220公里范围。

凌晨3时,饱受洪灾风疾的荆楚大地早已疲惫入睡,然而,为了一丝希望,救援仍在继续。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蔡励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