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南山:双拥潮涌 军地双赢

南山区组织学生迎接深圳舰官兵到访。

深圳的坐标中,南山区以宜居宜业、科技创新而独占鳌头,经济总量跃居特区之首。如果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人们会发现,南山区的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同样技高一筹,直冲时代前列。

科技拥军,南山区创出新品牌。首家军工科技领域的企业孵化器,在南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延展,产、学、研、资在深层次上开展跨专业、跨领域合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悄然启程。

征兵拥军,南山区亮出优质牌。6万多名大学生在军训之后,其中的佼佼者果断地从校园走向军营。14年来,南山区有1070名大学生参军入伍,为提升军队素质而汇入清流,已连续27年被评为“征兵工作全优单位”,受到中央军委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社会拥军,南山区打出创新牌。率先在全市成立驻区部队拥政爱民理事会和拥军优属促进会,开拓性地建立驻区部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还在现役部队——驻香港部队步兵旅同乐营区建立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南山区把双拥的外延推展到全社会,军民融合因此从初级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军地互动、双向奉献”成为双拥新目标。

已经连续四次获评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的南山区,正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新的策略,向“五连冠”迈进。

夯实基础 为双拥创建搭好台

南山辖区地域广阔,驻区部队连以上单位共有45个,各类优抚对象357人,军属288户。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区委书记李小甘、区长余新国致力于搭建拥军平台,把双拥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部队战斗力、提升地方生产力、提振军民凝聚力,“三力”汇合于同一平台上。

这个平台以党管武装为支柱,以制度为框架,以切实行动为立面。做到组织机构、政策落实、运行机制“三个到位”后,南山的双拥创建也便上了新台阶。

组织机构创新上,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区委书记李小甘真抓实干,在区属党政机关、驻区部队、企事业单位建立双拥机构56个,结成军民共建对子53个,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网络。

制度政策落实上,南山区相继落实了《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标准的通知》、《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同时还制定了《南山区双拥工作制度》、《南山区拥军优属实施办法》等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双拥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的发展轨道。

运行机制完善上,先后制定、修订了双拥工作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双拥工作目标分解制度、检查评选表彰制度、军警民共建制度、党政领导“军事日”活动制度、支持部队建设制度、优抚对象工作制度等“八项制度”,把双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加强教育 为双拥共建造好势

国防教育、双拥宣传,需要持续进行,不断创新。南山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开设双拥网站、设立微信公众号、建立优抚对象短信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双拥宣传,实现军地的互联互通,取得出色的成绩。

在深圳大学,21名返校继续学业的退伍军人组建“深圳大学军事俱乐部”,开设了军事大观网站、国防论坛,邀请军事专家讲军事,全校掀起了“军事热浪”。也是在这所大学,2005年组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预备役连队,隶属广东省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连队组建以来,多次获得表彰,先后有5人被评为“优秀预备役军官”。

看得见、摸得着的国防教育,以及对新生的军训,使得深圳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学生踊跃参军,使得南山区成为全市历年大学生参军比例最高的区。

对于大众,南山的国防教育形式多样,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公共媒体激发爱国拥军积极性,发挥各类学校、各种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党员干部、市民和青少年进行专项国防教育。抓住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征兵等重要时机,祭奠革命烈士,让市民走进军营,请军人讲述军旅故事,提振了市民的双拥热情。

重视优抚 为戍边官兵解烦忧

南山区高度重视优抚安置,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制定了优抚工作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难题,有效地避免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完善优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为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首先是增加优抚对象救助范围。一是将重大变故优抚对象救助范围从重点优抚对象扩大至一般优抚对象,增加救助金补助金额。二是设立子女就学补助经费项目,对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参战涉核人员等重点优抚对象子女给予不同额度的就学补助。三是提高重点优抚对象身体健康检查经费标准,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建立健康档案。

其次是大力提升优抚对象补助标准。自2011年以来,全区共发放各类优抚金约2245万多元,保障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建立优抚对象生活困难与物价补贴联动机制,为享受定补的优抚对象发放物价补贴36万多元。节日走访慰问优抚对象1130多户,发送慰问金272万多元,发放慰问信1100多封。积极推行深圳市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系统,做好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将优抚对象的福利落到实处。

再次是面向重点优抚对象开展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自2012以来,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的社区有67个,参与服务的优抚对象达190多人。

第四是认真落实各项安置政策。四年来,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71名,安置随军家属26人,组织180多名退役士兵置业培训,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173万元。

第五是切实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南山区先后投入5600多万元,帮助部队解决军事信息化建设、营房维修、文体设施建设等。

拓展内涵 为军民融合开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山区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丰富双拥共建新内涵,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驻区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

科技拥军,开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径。南山区建立了深圳市军工科技创业园,为军民技术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军工产业的技术优势和民营资本的灵活优势,以技术和人才为纽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进产、学、研、资在深层次上开展跨专业、跨领域合作。

社会拥军,开创企业和社会组织拥军新范式。南山区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率先在全市成立“两会两基地”,即南山区拥军优属促进会、南山区驻区部队拥政爱民理事会和南山区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南山区驻区部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区人武部、驻军、企业、社区、学校全部参与,开展各种双向交流活动。目前已有 50多名军官到社区任职,30名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到驻区部队体验了军营生活,10名企业家加入预备役部队,256名现役士兵取得等级劳动技能上岗证书,全区军警民共建对子53对,驻军连(中队)以上单位全部与地方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开展共建活动。

拥政爱民 为地方建设猛给力

拥军优抚做到家,拥政爱民自然来。多年来,驻区各部队在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给力中小学国防教育。驻区的广东公安边防机动支队三大队九中队与塘朗小学建立共建关系,有20名官兵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学校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宣讲反恐防暴常识。

给力地方建设。驻区部队官兵视南山为故乡,大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比如,修筑南山望海路时,深圳市边防支队船艇大队和广东海警一支队一大队两个部队分别进行营房整体拆迁或“一分为二”,方便了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2013年9月初,南山区全面打响了取缔东角头非法码头攻坚战。广东省边防总队第六支队一大队和广东省边防总队深圳市边防支队后海工作站等部队单位出动官兵近百名,配合区委区政府从海上、岸上共同发力,拆除违建面积13000平方米,成功对非法码头进行了全面取缔。

给力社会安定,保障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在危、难、险、急关头,驻区部队总能快速出动,参加抢险救灾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同乐、南头检查站处理网逃、毒品、走私等案件共计1000多件。海警一大队在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出动执勤船艇560航次、航时1980小时,航程13340海里。

给力人才输送,为地方建设做贡献。辖区内部队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义务献血,帮助特殊人群;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向政府、企业输送近600名优秀退伍战士;帮助企业提升安全应急能力;走进社区帮扶困难群众,营造“军民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南山区今后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奋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莫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