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妇女节来临之际 向军校女同胞致敬

女教员:坚守,为筑梦

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三尺讲台,她们心无旁骛,潜心教学科研。有人说,她们是一组令人敬仰的群雕。

她们的名字,或许你不熟悉,但她们的故事却让你无法不为之动容—— 简金蕾,“全国三八红旗手”、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如果不是她不小心弄脱假发,露出化疗后的光头,学员们哪里会知道,眼前这个上课总是流汗的女教授竟已罹患癌症多年。她说:“人的一生是消费生命奔向死亡的过程,也是创造生命走向永恒的过程。只有穿上军装,回到讲台,我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她们的专业,或许你不了解,但她们的理想却让你无法不为之感动——今年2月,长期从事军事战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国防大学教授梁芳,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梁芳喜欢苏格拉底的哲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她的理想,全在她深爱的三尺讲台。

执著,因爱而生;坚守,因爱而存。

在海军潜艇学院有这样一群女教员:温洪,30余载风雨兼程,用一个又一个军队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课程奖,向组织交出一份优秀答卷;綦辉,研究潜艇兵力作战运用20余年;姜璐,担任教员10多年,成了“获奖专业户”;还有王丽君、马亮、韩梅等女教员,她们所教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与潜艇相关学科。她们用军人的坚强、刚毅和女性的执著、细腻,为我军水下战场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份热爱,成就一份坚守;一份坚守,映照一份责任。

军械工程学院礼堂奏响了澎湃的《忠诚卫士之歌》。曲作者吴丽芳教员说:“面对英雄的事迹,感觉自己也充满力量,创作的曲子就有了一种战斗豪情,我身上也多了几分军人的坚毅。”

军队育才奖金奖获得者、武警警种学院教授宋玉霞被官兵亲切地称作“塑心人”。每次到基层部队,她总会给战士留下一张小卡片,上面印有电话号码、心理小常识和心灵寄语。她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全天候全时段为官兵提供服务。

被誉为“新世纪巾帼发明家”的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马秋禾做客中国军网时,有网友问马秋禾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马教授回复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军校教员,只不过可能是一个坚守岗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人。

这份担当,写在她们的讲台上,更写在她们的脚步里。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贺佳,办公室里放有一个行李箱,因为她随时都可能出差。她曾创下一个月在外奔波17天、辗转10个城市的纪录。“卫生统计学像个望远镜,可以拿来预测未来。所以,我喜欢与那些沉睡的数据打交道,唤醒它们是我最大的快乐!”贺佳说。

在军校,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她们不着戎装,却与军人一样履行神圣使命。

一张军校招聘文职人员的海报,彻底改变了刘瑞婷的生活。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的她,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成为信息工程大学的一名文职人员。这两年,刘瑞婷可谓喜讯不断:先是在总参举办的文职人员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接着又被评为全军先进文职人员。她觉得这个舞台真大,只要你肯飞,就可以尽情地翱翔。

如今,在军校这片沃土上,一大批“不穿军装的女军人”正在以自己的忠诚、勤奋和汗水,给教学科研注入强劲活力。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莫凤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