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预备役高炮团在广州军区组织的预备役部队实弹演习中,连续四次夺得冠军。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丁庆林 通讯员 朱锋 摄
2 按照打仗标准抓基层建设
2012年11月下旬,“鹏城砺剑-2012”快速动员集结演练一声令下,几十台信息化移动指挥方舱和运兵车同时出动,全团千余名预备役官兵仅用3个小时,就按打仗要求,齐装满员地完成了集结。
这是组建以来第二次全团成建制快速动员集结演练,达到了作战标准。多年来,团党委紧贴实战需要,重点抓好“三室一库”等战备基础设施建设。预备役部队还采取“小建制、大范围”的方法,尽可能整合区域内可编资源,将编兵单位向党组织健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把知识型、技术型、智能型的人才编进团队,实现编组由“管用的”向“能用的”转变。
3 突出打仗刚需促军民融合
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团党委深刻认识到综合保障是打赢现代战争的重要保证,积极开创信息化建设道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4期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了以作战指挥中心、指挥方舱为支撑的硬件平台,以侦察预警、作战指挥、火力控制、装备组网等系统为支撑的软件平台,以卫星、光纤、野战通信等手段为支撑的综合通信保障平台,开创了全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
高炮团还创新了预备役部队保障体系的“三个纳入”,将基本设施纳入市政建设范畴,经费保障纳入市、区、街道年度财政预算,物资器材纳入市、区应急力量建设,实现了军地在理念、制度、机制、技术、人才、管理、保障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坚持不懈地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