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发布《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

  三、美国秘密监听不择手段

  “棱镜”等项目的披露,凸现了美国在互联网时代监听项目多、投入大、范围广、时间长,情报机构、政府和私营企业间在监控上“无缝合作”,其大数据处理能力使得网络监听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

  1.项目之多、投入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无不是世界之最。

  美国情报机构设立的与互联网监控直接相关的项目近十个,涵盖互联网、电信网,不仅有语音电话,也包括各种互联网信息,主要的互联网服务商都囊括在内。

  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兴建的犹他州大数据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投入20亿美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秘密监控系统收集数据,然后由密码破译专家、数据挖掘人员、情报分析员进行深度处理后分析运用,以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2013年8月30日《华盛顿邮报》披露的《2013财年国会预算论证》卷1——《国家情报项目摘要》显示:2013年美国情报预算翻番,高达526亿美元;网络行动预算占43亿美元,约占8%,任务显著侧重。自2007年9月11日开始从微软搜集信息算起,直到2012年10月开始从苹果搜集信息,此类美国情报机构与私营机构尤其是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监控合作,从来没有中断过,迄今已持续6年多时间。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了代号为“特等舱”的情报项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驻外大使馆秘密安装了监控设备,用于截听电子通讯信息。这四个国家和新西兰共同签署了一份情报共享协议。

  2.情报机构、政府、私营企业之间的秘密合作极其深入且愈演愈烈。

  美国互联网主要的九大软硬件供应商都提供了很核心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微软最早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开放outlook、hotmail内部接口,甚至在outlook.com的加密系统正式发布之前就已将其提供给美国情报部门。曾声称其加密技术和P2P架构无法被政府“搭线接听”的Skype,在被微软收购后,主动为“搭线窃听”打开“后门”。微软还与情报部门合作,帮助其破解大公司编码,以便能够监控用户;微软经常在漏洞发布前告知情报机构,使他们能够利用时间差发起远程漏洞攻击。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李思蓉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