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科技创新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基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年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听从习主席号令,着眼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积极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在科技创新征途上奋力开拓,先后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为实现强军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今年3月,一个消息令国人振奋: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具备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能力。

  4月26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5月24日,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卫星接收站在海南三亚正式揭牌,这使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首次伸展至南部海疆,解决了我国南海和周边区域长期缺乏遥感卫星数据的问题。

  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铸造国之重器,打造军之利器。与此同时,全军大力推动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着力突破战略前沿技术,加速建立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据统计,我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武器装备比10年前增加了15倍。“中国创造”铸就金戈铁马,信息化新装备已成为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更加令人鼓舞的是,一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以科技创新推动强军目标的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呈现出崭新布局。

  ——科技创新团队崛起,展开集团攻坚队形。2013年,总政治部专门颁发《加强军队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建设若干规定》,明确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团队,主要包括军队所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获奖团队等。

  ——科技创新后继有人,青年才俊层出不穷。今年5月,一组最新数据令人欣喜:我国航天科研团队以青年为主体,平均年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33岁,北斗团队35岁,东方红四号团队29岁,卫星应用团队28岁。

  ——科技创新舞台宽广,普通官兵敢于追梦。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科研创新团队开发的高清快速测图技术,让变幻莫测的真实战场与数字战场“无缝接轨”。新型无辐射夜光地图,获得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金奖。济南军区某部炸礁队运用多段微差爆破技术,创造了震速每秒1厘米的国内新纪录。

  ——保护国防知识产权,确保科技创新转换为军事实力。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总装备部国防知识产权局宣布:我国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突破一系列瓶颈难题,国防专利申请量比2010年增长了36%。

  没有自主创新,必然受制于人。自主创新于国于军,是战略的需要,更是使命的支撑。展望未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将继续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银河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用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强军目标实现!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李思蓉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