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逻官兵攀岩的身影
新华网消息:70公里的路途,120分钟的行程。9月9月早晨,当我们坐着勇士车行使在颠簸的“搓板路”时,驾驶员李国庆幽默地说:“我们边防一线的官兵就是靠这个减肥的。”带着种种疑问的我,终于在10时05分许到达了托克满苏哨所。
托克满苏,塔吉克语义:水磨盘。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制作而成的磨盘,在帕米尔高原不停的旋转着,如同哨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卫国戍边的使命却没有变。
托克满苏哨所就坐落在这里,它位于中国西部边境瓦罕古道中部,北与阿富汗、南与巴基斯坦毗邻,海拔4180米。
“守边书豪情,双肩担正义”。大门两侧的红色标语在雪山之中显的非常醒目。“我们这里远没有红其拉甫哨所闻名全军,近没有前面的克克吐鲁克艰苦,但我们依然有着自己的使命。”在哨所门前迎接我的指导员杨小强介绍着。“你来的真巧,我们正准备到5268点位去巡逻。”哨长孙龙飞接过话来。
“那好啊!我也正想了解一下咱们守防的情况,和你们一起去吧。”我说。在征得孙哨长的同意下,我参加了哨所的这次巡逻。
10时30分,巡逻分队由哨长孙龙飞、我和班长张世富、副班长南极洲、驾驶员杜云飞、卫生员戴学斌、上等兵温磊、列兵周建、乔兵兵、吴恒以及护边员巴力克等11人组成。
孙哨长认真检查大家所携带的装备时,我发现他对每名巡逻人员背的挎包检查非常细致。便好奇的问:“你这是查什么?”“我在检查大家挎包里有没有多带一双鞋。”孙连长说。“一双鞋?”正在我疑惑时,孙哨长讲:“我们乘车只能走16公里路,还有800多米需要越翻乱石峭壁才能到达5268点位。”
巡逻车沿着宽阔的边防巡逻路向点位驰去。班长张世富告诉我说:“上级非常关心我们,09年给我们修建了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楼,让我们生活不用愁。去年又为我们修了边防巡逻路,执行巡逻任务越来越方便了”。
“对对对,以往我们巡逻一次要两天的时间,现在一天就能完成。”“还有,就是鞋子要比以前少割破不少双呢。”……大家不停地说着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