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非洲东南亚 安倍“自由繁荣之弧”难如愿
邻国外交难寻突破口,安倍政府由此将目光放在了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未开拓的市场。《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安倍刚一上任就提出了“以看得见的形式开展战略性外交”的方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他先后出访了13个国家,其外访频率之高达到日本战后首相之首。
今年1月,安倍在国会讲演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那般地俯瞰全世界。”
分析认为,这些访问均具有“牵制中国”和确保海上运输线等安保上的意义,并兼备获取资源和帮助日本企业开拓市场等经济层面上的重要性。安倍政府正在亚太地区加紧构筑针对试图扩大权益的中国的“包围圈”,欲加强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东盟各国及印度的合作以牵制中国。
而经济外交更可谓是“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在安倍访问缅甸时,有超过40位来自民间企业和大学、自治体的官员同行。在6月举行的第五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上,安倍除宣布“大手笔”援助非洲,还会晤了37位非洲国家首脑。纵观安倍与各国首脑的一系列会谈,其外交的“锦囊妙计”无非是经济先行。
然而,这种“一路撒钱”的行为并不被日本国内看好。日本共同社认为,在13个国家中安倍选择了东欧和中东等相对较远的国家,却不包括一衣带水的中韩两国,正体现了日本外交的闭塞感。
虽然东南亚地区都欢迎日本去投资、援助,但在涉华领土主权和对华“包围牵制”问题上,没有几个国家站在日本一边。越南国家主席不久前来华访问,菲律宾则因实力问题难当“日本牵制中国的桥头堡重任”。在南亚地区,中印领导人已确认通过对话和协商处理两国边界问题,避免使其影响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而在非洲,不少观点认为,日本在非洲投资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中国目前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美多国、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也在积极拓展非洲市场。日本经团联撒哈拉地区委员长加濑丰表示,“早在20年前,日本对于非洲来说还是无法取代的角色,而现在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已经无法与中国相比”。
如今,参院选举还未开始,安倍已经拟定了7月下旬的外访日程。他将于7月下旬访问菲律宾、马来西亚,强化日本与东盟的关系。安倍还计划于8月下旬访问科威特、卡塔尔等中东石油出口国。但一系列出访能否收到安倍意想中的效果,在日本媒体所称的“国际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的中国”时,日本外交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李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