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刚委员本人便是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战火中走来,我们这支部队有血性、敢担当。我们有句话,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没任务要争任务,有任务要当先锋。”徐洪刚委员说,近年来,他所在部队先后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联合军演以及国际维和等任务,答卷交得都很漂亮。
“要让官兵多读读党史、军史,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股劲,发扬革命先辈那么一股革命热情,这是不能丢的‘传家宝’,也是我们走向明天、决胜战场的本钱。”说这话的,是军队人大代表、成都军区副政委兼成都军区空军政委舒清友。
成空部队驻守地区大多条件艰苦,海拔超过5300米的甘巴拉雷达站就是典型代表。“自组建以来,一茬茬甘巴拉官兵‘缺氧不缺精神,山高标准更高’,在钢钎打不进的雪山之巅扎下了根、站住了脚。”舒清友代表说,官兵们用青春和热血,凝聚成了“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
在甘巴拉,讲奉献是传统,是自觉习惯,根本不需要动员。舒清友代表告诉记者,老兵复员回家前,都会向领导提要求,希望再上阵地值最后一次班。有位“老高原”在奉献了自己全部青春后,又把儿子送到了这里当兵。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甘巴拉官兵无怨无悔,执著坚守,不少人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雪山之巅。
舒清友代表动情地说,近年来,甘巴拉雷达站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观。但不管条件怎么改善,官兵戍边卫国、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永不变,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战斗精神永不变!
雪域边关的好传统,催人泪下。而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好传统一样闪烁着时代光芒。
军队人大代表、南京军区海防某团三营八连连长田鑫说,连队驻守在鼓浪屿上,这里也有“海上花园”之称。自进驻以来,八连官兵拒腐蚀、永不沾,数十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广大游客、岛上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赢得了广泛赞誉。连史纪录片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百万大裁军时,八连要从鼓浪屿上迁出。岛上百姓联名上书,请求留下好八连。部队领导慎重考虑后,最终把八连留下来了。
“今天,光荣传统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彰显蓬勃的生命力。”田鑫代表说,八连已成为厦门特区的一张亮丽名片,是“厦门五种精神”中的一种。
光荣传统的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当前我军正在向信息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弘扬光荣传统。”谈卫红代表铿锵有力地说,过去,我军装备差,一双铁脚板走天下。现在条件好了,优良传统还要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我军的“胜利密码”。
谈卫红是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旅长,该旅只用了19年时间,就成为首个“百发百中旅”。“无论何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谈卫红代表说,为了让人这个“武器”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们把听党指挥的根本要求融入官兵血脉,确保部队剑随令发。他们还率先在第二炮兵部队开展以刺杀操、五公里越野、扛圆木、背沙袋、过壕沟等为主要内容的“精气神”训练,锤炼官兵们的虎虎生气。
“在实现强国梦和强军梦的历史征程中,英雄的人民军队一定能够发扬传统、继往开来,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军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的心声。
(解放军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