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迎接全国两会: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行进在复兴征程上的中国,正面临不同寻常的历史节点——这是党的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宏大的民族复兴梦与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汇聚成动人心弦的“中国梦”。在实现梦想的冲刺中,靠什么提供动力?靠什么攻坚克难?

    答案唯有改革!201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凝民心、聚民智、谋发展的盛会,如何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举国关注,万众期待。

    改革催生中国梦

    这是两组天渊之别的数字——2012年,中国GDP总量迈上50万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4565元和7917元;而1978年,这组数字分别是3645亿元、343元和134元。

    30多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9%的增长率,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创造奇迹的奥秘在改革。纵观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周期,每个周期约10年,恰好对应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世纪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三轮改革一步步把个人和企业从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了中国社会三次关键的历史性转折。

    “如果说有‘中国奇迹’的话,那实质是‘改革奇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一语中的,“改革催生了中国梦。”

    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30多年的改革,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急剧跃升,也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孕育了无数梦想,使中华民族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推动力

    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释放的制度红利,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际地位大为提升。而另一方面,城乡社会变迁加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艰难、利益格局渐趋固化、资源环境瓶颈凸显。实现人民的新期待、新诉求、新梦想,任务尤为艰巨。

    我国已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起飞期传统的红利逐步衰减。能不能有效转化动力系统,能不能形成新的红利,对我国至关重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说。

    ——继续激发中国经济活力要靠改革。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不断遭遇“弹簧门”和“玻璃门”,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垄断抑制了市场竞争,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市场信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化改革。

    ——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靠改革。在人口红利消减、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出现变化,中国经济传统竞争力受到冲击。能否变挑战为机遇,就看改革是否到位。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靠改革。今天的人们更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对新的发展成果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能否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重要进展,将牵动和影响发展、稳定大局。

    ——建设“美丽中国”要靠改革。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强烈呼吁。保护生态,光靠政府强制命令远远不够,关键是通过改革建立一整套体制机制。

    最大限度地聚合推动改革正能量

    改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面临的攻坚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现在的改革,动辄牵一发而动全身,错综复杂、难度更大。

    “不仅是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关键是面对的利益关系矛盾比较突出。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突破。”迟福林认为,解决改革的思想阻力和利益阻力,关键是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

    站在新的起点上,改革正面临难得的重要“窗口期”。“要尽快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用大的力度部署和深化一些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改革攻坚,关键在于实现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的实质性突破。”高尚全说。

    展望未来,用改革的红利释放发展的潜力,路径日益清晰。

    改革释放潜力、激发活力。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吹响更加嘹亮的改革号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梦想,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王周梦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