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广州军区某陆航旅作战数据源自“实战”

  精确数据来说话,训练才叫科学

  第二天正午,艳阳高照。随着旅参谋长姜军一声令下,两架武装直升机腾空而起,记者随长机出发,再次扑向数十公里外的“敌”防空阵地。

  战机贴着海面飞行。机长赵志军通过某新型指挥系统和图像传输系统,不断将战机的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传回指挥中心。

  “101机组,降低飞行高度,蛇形机动飞行!”“102机组伴随跟进,缩短间距!”机载综合显示器传来指挥中心命令。

  长机迅速下降,几乎擦着浪尖作不规则蛇形机动飞行,僚机像影子一样紧跟其后,螺旋桨形成的强大气流在海面上吹出一圈圈涟漪。

  海岸线越来越近,透过舷窗,“敌”防空阵地上飞速旋转的雷达清晰可见。这时,机载综合显示器又闪烁告警信息:“已被‘敌’雷达发现!”

  战机迅速大弧度转弯,调整航向返回野战机场。走下飞机,姜参谋长向记者介绍说:“过去突破防空网,主要是靠经验。现在用精确数据来说话,这样的训练才叫科学。”

  从过去经验式的粗放型到现在数据化的精确型,翔实的数据为破解训练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悉,这个旅先后破解了单机低空破袭防空网等10余个训练“瓶颈”。

  规律:未来战场克敌制胜的“法宝”

  “雷达种类多种多样,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大不相同,未来战场上我们面对完全未知的防空雷达时,现在掌握的这些作战数据还有用吗?”记者刨根问底。

  “再先进的雷达,都会有盲区。只要有盲区,我们就有突破的办法。”姜参谋长解释说:“比如,我们经过258次的努力,找到了单机突破防空雷达的最佳方法,也找到了规避某型雷达的规律,未来战场上,我们还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最佳突破方法。”

  此刻,记者想起恩格斯曾经说过:只有当一种科学上升到用数学来描述问题的时候,才可以说成熟了。正因为掌握了海量而准确的数据,这个旅在研究探索突破防空网时,就抓住了本质,抓住了规律。

  负责数据库研发工作的旅自动化站站长王刚向记者介绍,他们并不是将采集的数据简单堆砌,而是细致分析和认真梳理总结近年来部队的训练成果,对这些数据进行缜密分析和科学计算,结合实战过程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和系统编程,并对影响作战效能的各种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寻找破敌制胜的“法宝”。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王周梦昱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