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插入敌后,执行破袭和小分队小规模作战的“尖刀”。如今,他们利用重装远程机动的特点,探索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并在垂直打击、非接触作战等基础上,提出适应大版图、多重任务的全域作战新理论,使尖刀成为威力更大的铁拳;以往他们习惯像步兵一样,找个山头就能练,如今注重大型的基地化和模拟化训练。训练由单一向综合发展,集成化、一体化训练更加明显;以往在地面作战沿用的都是步兵式的经典空降作战理论,认为坦克是空降兵的天敌,受制于空降平台重量的限制,空降兵的装甲再发展也跟不上地面坦克的发展。如今,他们解放思想,采取空中布雷、翼伞渗透等新手段,探索一批与大规模装甲部队对抗的新战法;他们超越过去沿用多年的分散编组,提出适应未来空降战场需求的“模块整合”概念。演兵场上,步兵连、摩步营、特种分队等均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块,根据作战需要和作战任务的不同,可以像堆积木似地灵活抽取几个模块进行组合,进行战斗力整合。
思想障碍的破除使中国“天兵”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加快了脱毛换羽的步伐。空降兵配合其他军兵种实施海岛登陆、山地进攻、城市作战、空中进攻……伞降与机降结合、昼间空降与夜间空降交替、不同机场不同航线多种机型多个波次的协同空降……富有创新意义的好戏在蓝天大舞台上连篇上演,为部队“全域作战”,积聚了能量,打好了“伏笔”。
“空降机动—2009”演习,记者在实兵演习现场采撷到一些精彩场面,从中可以管窥素有“空中雄鹰、陆战猛虎”美誉的空降兵战斗力跨越式发展的成果。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战场电视侦察系统传来的2号高地‘敌’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情况……”空降兵某军基本指挥所里,侦察处长胡良元指着电子屏幕上清晰的画面,向作战人员介绍情况。
“一切‘敌’情尽收眼底,真有点像‘战场直播’!”看着“敌”一兵一卒,一举一动,笔者非常感慨。
这是一场大规模对抗演练,出动兵力近万人,动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电子对抗设备。加之没有预案、没有导调,战场在生疏仿真地形展开,使整个演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浓烈的实战气氛。
9时30分,实弹射击伴随炸点显示的隆隆爆炸声打破了中原某古战场的宁静。倏然间,远近各处山头浊浪排空,硝烟弥漫,一阵紧似一阵的爆炸声如雷霆万钧,倒海翻江,这是空中突击群为掩护我空降分队顺利伞降,对空降地域内重要目标实施的火力打击,开辟空降场……而此时,在歼击航空兵和电子干扰机的掩护下,数架现代大型运输机由东向西轰鸣而来,随着机群掠过,运载空降摩步群人员、装备物资的运输机群已飞临作战地区上空。只见一门门重型火炮、一辆辆伞兵战斗车、一名名伞兵突击队员同时从编队飞行的大型运输机上飘然而下……
伞兵们“蹼”一落地,快速解脱伞具,向预定地域集结。指挥员迅速判明前进道路,根据战场空间、双方兵力态势等,精心编组后,立即展开战斗队形。伞降突击群驾驶随机空投的伞兵突击车和战斗车向敌机场阵地进发,准备瘫痪敌机场;火力突袭群潜伏在预定区域准备对敌实施火力突袭;而防空队则利用随队空投的各种火炮构成了高中低三层火力网;空降保障队迅速收拢集结集物资,随时作好伴随保障……
“蓝军”设置了多层反空降火网。空中有卫星侦察、地面有技术先进的雷达设施,装备有精良的武装直升机、地空导弹,前沿的堑壕里,浅近的支撑点上,还隐藏着地堡、碉堡、坦克、装甲车、导弹等,各类工事坚固,防护、伪装严密,高、中、低和远、中、近相结合的空地火力强大,可谓步步有陷阱,处处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