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国防要闻>>国际风云
南美成未来高端战机主市场 歼11前景看好

  中国与南美持续的军事交流促进战机输出

  中国与南美国家尽管相隔太平洋,但两者开始交流的时间却很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与“不结盟运动”的出现,中国与南美国家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此时,受制于自身实力的限制,中国对该地区国家的军事输出,仅停留在低端产品上。而随着双方交流的加深与利益共同点的扩大,在冷战结束之后,双方的军事交流正逐渐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这种发展,无疑也为中国向该地区国家出售高端战机创造了条件。

  作为目前南美唯一装备航母的国家,巴西掌握的航母技术无疑对作为航母新兴国家的中国充满吸引力。如果考虑到巴西的航母技术直接来自于堪称“世界航母次强”的法国(巴西的“圣保罗”号航母,就是原法国海军的“福熙”号航母),就不难理解这种吸引力了。在中国决定加速发展本国航母之后,关于中巴两国将在航母发展方面加深合作的传闻就层出不穷。而中国目前成功研发的歼-15舰载机,正是在国产歼-11战机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尽管巴西目前并不存在引进舰载机的可能与需求,但中国却可以通过两国在舰载战机方面的共同经验,向巴西推销国产的高端战机。而对于一方面希望摆脱美国控制,而不愿采购美制战机,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自身有限的军费,而不愿采购“高价不高端”的欧洲战机的巴西,物美价廉的中国战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阿根廷而言,尽管之前中国与之的军事交流没有其他南美国家频繁。但两国却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早在2005年,中国就像阿根廷派出了中级军官考察团,对阿根廷三军进行了细致而专业的考察。因此,长时期的“细水长流”式的军事交流,为中国高端军备进入阿根廷创造了初始条件。同时,出于与巴西同样的原因,阿根廷也不愿过多引进美制先进战机。但与巴西不同的是,与英国之间的矛盾,以其因法国在马岛战争期间的背信弃义而造成的严重损失,使其对欧洲装备存在极大的不信任。因此,与美欧存在一定利益冲突,未来在其身处战事时,不会出于政治原因,停止对其军火供应的中国,无疑成为符合阿根廷最基本要求的潜在供货方。而中国战机日益强大完善的作战能力与技术,也为阿根廷未来决定选择中国战机,提供了更多理由。

  尽管与阿根廷有所不同,但委内瑞拉出于政治上更加鲜明的对立,其军备市场显然难以向欧美装备敞开。而俄式装备的引进,也为委内瑞拉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原因很简单,在冷战时期,美俄两国对抗了半个世纪,此时,俄罗斯经过了20多年的恢复,已经逐渐重拾与美国对抗的信心。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向委内瑞拉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无论俄罗斯如何强大,其与自身之间遥远的距离,以及其较长时间内,难以弥补的,与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使得任何与之过度接近的南美国家将面对来自美国的最现实威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与俄罗斯关系最紧密的时刻,委内瑞拉搁置了引进6艘“基洛”级潜艇的合同,并最终导致这一合同流产。

  与俄罗斯不同,尽管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为美国带来了想象中的威胁。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美国认为中国尚不足以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类似前苏联的对手。因此,拉近与中国的防务关系,一方面可以从中国获得日益先进的装备,同时也能将对美国的刺激降到最低。在这方面,委内瑞拉无疑是南美国家中的先行者。中国在2008年与2010年向委内瑞拉两次出售K-8喷气式教练机。其优异的性能,在委内瑞拉空军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因此,作为首个大量装备中国战机的南美国家,委内瑞拉不仅有可能首个采购中国高端战机,同时,其对中国战机的有效使用,也将在该地区内,起到表率作用。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田小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